有机农业促进法暨相关子法汇编(台湾)

2024-01-26

目錄

1.       有機農業促進法        1

2.       有機農業促進法施行細則        21

《認證及驗證》

3.       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許可及監督管理辦法        25

4.       有機農品驗證機構經營證業務應保存資與紀錄之項目方期間         37

5.       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與農產品經營者簽訂契約應記載事項        39

6.       有機農品有機轉型期農品驗證基準與其產加工分裝流及販賣過程使用之物         46

7.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類別及品項一覽表        90

8.       有機與機轉型期農糧產及其加工品生產工分裝流通驗證上限         97

《產品管理及查驗》

9.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及標章管理辦法        99

10.       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管理辦法        104

11.       委任本會農糧署及漁業署辦理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        109

12.       申請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相關表單        111

13.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查驗及結果處置作業要點        116

14.       委任本農業藥物毒物試所及委託財團法食品工業發展研辦理有農產品及有機轉期農產品之檢驗         124

《有機農業推廣》

15.       承租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作有機農業使用優惠辦法        126

16.       有機農業獎勵及補貼辦法        129

17.       委任本農糧署辦理轉型機農業生產與維生態保育之獎勵         135

《其他》

18.       檢舉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獎勵辦法        136

19.       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139

20.       有機同等性國家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審查及查證作業要點        147




        有機農產品者,應展示同意文件影本。

        前項品名及原產地()之展示,準用前條第一項

第一款及第四款規定。

項及前示之及其行事之辦法由中主管機定之。

      經依本驗證格之農品,得使用有機品標

有機農品標之規使規定及他應行事項辦法由中央管機定之。

第二十一    以有機或有機轉型期名義所為之農產品廣接受託刊播應自播廣之日六個月存委刊播者姓名稱、身分統一編號營利業統一號、所、業所事務所、及託內容資料;主管關得供,接受播者得規避妨礙拒絕或供不資料。

第二十二    主管機關得派員攜帶證明文件進入涉及有機轉期農產他相場所及輸工具,執行檢驗農產經營者供相人不、妨、拒絕提供實資料紀錄。

第二十三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檢驗,央主管機準用中央衛生利主管機關依品安


衛生管理法所定檢驗方法為之。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

1.

關未定檢驗方法者,得依國際間認可之方法為之。        

前項檢驗,中央主管機關得委任所屬檢驗機關        

()或委託其他機關()、學校、團體辦理。        

第二十四    農產品經營者對檢驗結果有異議者,得於知後五日納檢原抽檢驗機關請複,並以次為

前項複者,應於日內知原驗者就原檢體複驗之。但檢體已變質或無適當方法可資保存不受之。

第二十五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經檢出第十五條二項所定禁用質或有其他不本法情形者,管機得令產品經者或有人將農品禁移動、架、收或為他適處置。

第二十六    主管機關對於檢舉查違反本法規定者,舉人分資料守秘,並應予獎

舉、勵之式及其相關項之辦中央管機關之。

          罰則

第二十七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萬元下罰鍰:

 違反十一條第一項定,未經中央機關可,經營認證務,或未經中管機依第十一條第項規定許可展


2. 有機農業促進法施行細則

img1有機農業促進法施行細則


                  本細則依有機農業促進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四十

        一條規定訂定之。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於流通過程有下

細則

列情形之一者,應依本法規定辦理驗證:

一、改變有機農產品或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或原示,致響農品有機整性。

二、託農營者產、工、裝、流通有機農產品或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並以委託人或定作人為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三款所定產品營者之示。

           本法第三條第四款所定經加工之有機農產品,除水及食鹽外,其有機原料含量不得低於百分之九十五。本法第三條第五款所定經加工之有機轉型期農產

品,水及外,有機轉型原料含合計得低百分之十五。

      事本法四條二項所友善耕作者,中央管機關定之()人或體認定第三條三款耕作方,並錄於中主管指定訊系統

      法第五第三所定推有機業,包括辦條第一公告法第十條第項所定機同家或世貿易織會員之審與查證及本十條三項參國際織及國合作相關工



3.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許可及監督管理辦法

img2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許可及監督管理辦法


二、 集團成員採行管理中心建立之品質管理系統,        

品認

且持續接受管理中心之監督,並符合其規範        

及要求。        

三、 產製之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以集        

團名義標示銷售。        

          認證機構對經其認證合格之驗證機構,應每年至        

施一次蹤評,確認證機於認證效期持續合認證準。

      證機構證證有效期為三,有效期間滿六個前,機構申請展逾期申重新請認證。

認證機對於證機構請展評鑑,依展鑑程審查合者,應准並發認證證書,展延間不得過三

第十一    證機構得認證範圍驗證業務、國,向認機構請增列鑑。

認證機對於項之申,經增列評程序合格,應換認證書。

十二條    機構於其認理驗證務之之部分證業不能繼經營,應即書面認證構。

認證機於收前項通後,減列該證機能經部分,換發證證書。


        1.2        依據管理系統稽核指導綱要(ISO 19011)執行稽核作業。

        1.3        經營驗證所需之各項檢驗或測試工作,應由通過測試與校正實驗

        室能力一般要求(ISO/IEC 17025)認證之測試實驗室辦理。但特

        定檢驗或測試項目,實驗室無法完全符合規定,且亦無其他實驗

室具備該能力時,認證機構得以見證評鑑之方式,見證驗證機構

如何確認實驗室之能力。

1.4                      組織運作及立場維持公正獨立。

1.5                      使標章之能力。

1.6                      具備與央主管機關、證機證申請者、證通過之農產品營者與消費者間關業務及問題之理能

1.7                      具備對其人員符合人力基本規範之訓練及考核能力。

1.8                      自申請認證之日起,前三年內未有經認證機構終止認證資格。

1.9                      事項規定。

2                      人力基本規範

2.1                      驗證稽核人員

2.1.1                      應符合下列資格之一:

2.1.1.1                      國家考試相關職系合格。

2.1.1.2                      農產品(作物、產、水產、林產加工產品)生產、加工、術、運銷、檢驗、品質管理、有關標準法規之制(訂)、修正或審定工經驗。

2.1.1.2.1                                            農業及食品相關科系畢業者:一年。

2.1.1.2.2                                            非農業及食品相關科系畢業者:二年。

2.1.2                      應取得符合性評鑑之稽核相關訓練合格證書,並按農產品類


別(作物、畜產、水產、林產、加工產品)參與實地稽核作業        

經驗達五場次以上,且實地稽核作業經驗應在取得合格稽核        

員資格前兩年內完成。        

2.1.3                      應通過下列之訓練並取得相關證明文件:         

2.1.3.1                      

有機農產品適用法規、國內外驗證制度至少八小時。        

2.1.3.2                      農產品產製儲銷過程和技術之相關知識至少十六小時。        

2.1.3.3                      

查核(稽核)技巧、方法及案例分析至少十六小時。        

2.1.4                      

有關第 2.1.3 點所定之訓練,以參加下列者為限:        

2.1.4.1                      中央主管機關及所屬機關辦理之訓練。

2.1.4.2                      中央主管機關計畫委託之機構辦理之訓練。

2.1.4.3                      大專院校辦理之訓練。

2.1.4.4                      中央主管機關同意之專業機構辦理之訓練。

2.1.5                      非農業及食品相關科系畢業者,其依第 2.1.3 點通過之訓練時數,不得少於六十小時。

2.1.6                      合格核員應每二年通至少二十小時之階訓練,其訓練內容2.1.3 並執至少場次之地稽核作,始能維資格。

2.1.7                       2.1.2 點及第 2.1.6 點實地稽核作場次規,如因情況特殊致定農產品類別之地稽核作業場次法達成者,得報請中央管機關同意調減次。

2.2                      驗證決定人員

2.2.1                      具備有機農業相關法規之知識。

2.2.2                      具備驗證機構作業程序及驗證業務類別之知識。

2.2.3                      具備稽核原則、技術之知識。

2.2.4                      三年以有機農業相關領有機農產品生產、證或認證機構評鑑驗。

3                      驗證基本規範

3.1                      驗證程序及作業期限


3.                                            

3.1.1驗證機構受理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驗證,應辦                理文件產品驗及驗決定之程

        將結果以書面通知申請人。但驗證機構經風險評估或作物因

        不可抗力因素致無產品得供檢驗者,得就其植株辦理檢驗。

        3.1.2驗證機構應就第 3.1.1 點所定各階段程序訂定作業期限,且各

        階段程序作業期限合計不得超過六個月。但經通知申請人補

        正或限期改善之期間,不列入計算。

        3.2  集團驗證

3.2.1                      申請集團驗證案件,驗證機構應於實地稽核前,先稽核其管理

中心運作是否符合其訂之規範及作業序規定;經稽結果斷可採抽樣方式理各成員實地稽者,其抽樣成員數不得於總成員數之平根。

3.2.2                      驗證機依第 3.2.1 點採抽方式辦理集團成之實地稽核,應就被樣成員之所有申驗證土地全數稽

3.2.3                      驗證構辦理集團驗證件之產品抽樣檢,其抽驗件數不得低於成員數之平方根。

3.3                      驗證機執行其程序與達兼顧性、表性及風險管理目的,並能避免受污

3.4                      驗證證書

3.4.1                      申請機農產品及有機型期農產品驗證格者,由驗證構按產品類別製發有品、有機轉期農產品驗證證書。

3.4.2                      驗證證書應記載事項如下:

3.4.2.1                      農產品經營者名稱、地址及負責人姓名。

3.4.2.2                      驗證場所地址或地號。

3.4.2.3                      農產品類別、品項及其驗證方式。

3.4.2.4                      有效期間。

3.4.2.5                      驗證機構名稱及地址。

3.4.2.6                      證書字號。


3.4.3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證書有效期間最長為三        

年;有效期間屆滿三個月前,驗證機構應要求農產品經營者填        

具申請書向驗證機構申請展延;逾期申請展延者,不予受理。        

3.4.4                      依第 3.4.3 點申請經展延查驗符合者,換發驗證證書。        

3.5                      

變更驗證證書        

3.5.1                      農產品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驗證機構應要求其檢附相        

關資料申請變更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農產品期驗證證書:        

3.5.1.1                      

農產品經營者名稱、地址或負責人變更。        

3.5.1.2                      減列驗證場區、驗證產品品項。

3.5.1.3                      減列集團驗證成員。

3.5.2                      依第 3.5.1 點申請案件經審查符合者,依原證有效期間換發證書。

3.6                      報請驗證機構審查

3.6.1                      有機產品及有機轉型農產品之生產、程或維持有機整性作之系統變更時驗證機構應要求產品經營者主動報請驗機構審查

3.6.2                      驗證機就變更部分審查,定足以影響原驗結果證機構應變更部分驗證之。

3.7                      申請增列查驗

3.7.1                      有下情形之一者,驗機構應要求農產經營者檢附相關資料申增列查驗

3.7.1.1                      增加驗證場區。

3.7.1.2                      增加驗證農產品品項。

3.7.1.3                      增加集團驗證成員。

3.7.2                      依第 3.7.1 點增列查驗通過者,依原證有效期間換發證書。

3.8                      追蹤查驗

3.8.1                      驗證構對驗證合格產之農產品經營者應每年至少辦理一次追查驗。必要時,增加追蹤查驗次



4.有機農產品驗證機驗證業存資料與紀錄之式及期間

img3

機農產品驗證機構經營驗證業務應保存資料與紀錄之項目方式及期間




5.有機農產品驗證機產品經訂契約應記載事項

img4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與農產品經營者簽訂契約應記載事項


5.        5.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與農產品經營者簽訂契約應

        記載事項

        壹、 本契約用詞定義

        一、 生產場:指生產、加工、分裝或流通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

        型期農產品過程所涉之場所。

        二、 追蹤查驗:指驗證機構為確認經其驗證通過之農產品經

        營者,於驗證有效期間內持續符合驗證基準所為之查驗。

        三、 展延查驗:指驗證機構為確認經其驗證通過之農產品經

        營者,於驗證有效期間屆滿後得否再取得驗證通過所為

        之查驗。

 驗:為確通過間內否增加證範所為之

 證基準、別、央主機關依機農(以下簡稱)第十二條第項訂定之驗、農品類別品項。

 產品者:自然人、立或記之農場、場、產養場、體或業產銷班、有公業登證明件者、關()、學或法

 證:品認及監定之團驗證。

貳、 申請驗證階段

 經營應提其應件:

() 符合農產品經營者資格之證明文件。

() 生產場地理位置資料。


5.        ()  驗證程序應包括辦理文件審查、實地稽核、產品抽

        樣檢驗及驗證決定之程序,並將結果以書面通知申

        請人。但驗證機構經風險評估,或作物因不可抗力

        因素致無產品得供檢驗者,得就其植株辦理檢驗。

        另驗證機構認有需要,得適量抽驗農產品經營者使

        用之資材或物質。

        ()  驗證機構就各階段程序訂定之作業期限,其合計不

        得超過六個月。但經通知申請人補正或限期改善之

        期間,不列入計算。

        () 因可歸責於驗證機構之事由,致逾越前款作業期限,

其違約之處理方式。

()  證機構理產、資材物質樣檢驗免給款,且按認機構依法第一條第項第報經中主管關核定認證準規定辦理檢驗。

三、 申請驗證案件不合格之事由。其應包括下列情形:

()  請驗證產品生產、工、裝或流過程合驗基準,情節大。

()  請驗證農產,其有、有轉型期料含於百之九十

()  可歸責請人事由致面審後六個內無行實稽核。

()  通知補或限改善,正當由屆期補正善。


() 產品檢驗結果含有禁用物質。         

() 提供不實文件或資訊,且情節重大。         

()  自申請案受理之次日起,因可歸責申請人之事由逾        

一年未完成驗證程序。        

()  違反本法規定經驗證機構終止驗證資格未滿一年。        

參、 驗證合格後階段        

一、 農產品經營者應主動向驗證機構申請變更有機農產品、        

有機轉型農產品驗證證書之情形。其應包括下列情形:        

()  農產品經營者名稱、地址或負責人變更。        

() 減列驗證場區、驗證產品品項。

() 減列集團驗證成員。

項申附相審查機構原證有期間發證書。

 經營驗證查之機農轉型產製機完性運作系統更,及外生業務之動。

證機分審以影者,證機構就變部分驗之。

 經營驗證列查應包下列情

() 增加驗證場區。

() 增加驗證農產品品項。

() 增加集團驗證成員。


5.                                                                                        農產品經營者檢附相關資料申請前項增列查驗通過

        者,驗證機構依原證有效期間換發證書。

        四、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證書使用方式。其應

        包括不得移轉他人使用,但有提供影本之必要時,應就驗

        證證書內容全部提供。

        五、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證書有效期間,第一

        次申請者,自驗證申請之日起算,最長為三年。有效期間

        屆滿三個月前,農產品經營者得填具申請書向驗證機構

        申請展延查驗;逾期申請者,不予受理。

                前項申請經展延查驗符合者,由驗證機構換發驗證

書。其證書有期間原有效間屆滿之次日算,為三

 構對者之度。得低一次,要時得增加蹤查次數。

證機所定得不二十知農,農正當由,不拒絕。

 經營有機關作憑證存期限其保期限不短於列期間:

() 生鮮農產品一年。

() 產品標示有效日期者,自有效期間屆滿後一年。

() 其他產品五年。

八、 驗證機構得終止驗證之事由。其應包括下列情形:

() 農產品經營者未持續符合驗證基準或驗證契約相關


規定,經要求限期改正而未改正或情節重大。        

()  農產品經營者拒絶、規避或妨礙驗證機構之追蹤查        

驗。        

()  農產品經營者提供不實文件或資訊,且情節重大。        

()  農產品經營者刊登廣告內容與驗證合格內容不一致,        

且情節重大。        

肆、 其他        

一、 驗證機構辦理初次查驗、追蹤查驗、展延查驗、增列查驗        

或產品抽樣時,農產品經營者應配合事項。其應包括查驗        

時,受檢查場之負責人或業務相關人員應陪同檢查,並於

驗證機構完成工作後作成之相關紀錄簽名或蓋章。

 参、所定查及驗證、参、定增驗、参、項所展延查所定蹤查之程序。準用理驗之程序,由驗機構個案之證風判定後,行其必要之

三、 有機農產品標章標示、使用、停止使用及相關管理方式。四、 驗證機構經認證機構終止其全部或部分認證資格,致經其驗證之農產品經營者受有損害時,其賠償額度之計算。

 構洩證業持有之生技術資或營秘密時賠償度之計


6.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        6.

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第一章        驗證基準        

第一部分        共同基準        

一、 包裝        

()  包裝方法應以簡單為原則,避免過度包裝,且在未打        

開或破壞封條之前,無法更換產品內容。         

()  應採用可生物降解、可循環再利用或再製之包裝材料。        

但上述包裝材料無法取得或不適用時,始得使用一般        

之包裝材料。        

()  禁止使用含有殺菌劑、防腐劑、燻蒸劑、殺蟲劑、可        

遷移螢光劑、禁用物質及其他會污染產品之包裝材料。        

使

()  允許使用二氧化碳及氮氣作為包裝填充劑及使用真空        

包裝。        

() 儘量使用對人體無害之印刷油墨及黏著劑。

() 包裝材料儲存應保持清潔及衛生,避免產品受污染。二、 儲藏

()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以下合併簡稱有機)儲藏不得到其他質污染,乾淨、衛生、明亮,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或無有害物質殘留。

()  除常溫儲藏外,允許使用空氣、溫度及濕度等環境控制方法行儲藏。

()  有機產品如與非有機產品存放於同一倉庫時,應加以


        區隔並明確標示,以避免產品混淆,並應妥當存放產

        品使其可追溯且清楚被辨識。

        三、 運輸與配售

        ()  運輸工具於裝載有機產品前應清洗乾淨並保持清潔,

        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受到污染。

        ()  有機產品於運輸與配售過程中,不得損毀其外包裝上

        之標示及有關說明。

        ()  有機產品與非有機產品一同運輸或配售時,產品須經

        妥善包裝及明確標示,避免產品混淆。

        四、 紀錄

        ()  需有足資證明產品有機完整性之相關作業紀錄及單據

        憑證。

使        ()  應具備設施、設備及場地之清潔與管理紀錄。

        ()  如同時生產有機與非有機產品,或向多家驗證機構同

請驗證時,應自主管理機制及可提供各量、標章使用販售情形之紀,並接受不機構合稽核。

 機產之生工、裝、及販過程使物質之則規定

() 應使用天然物質。但第二章禁止使用者除外。

() 使用合成化學物質者,以第二章規定可使用物質為限。第二部分         加工、分裝及流通

一、 適用範圍

() 加工:對有機原料進行加熱、乾燥、燻製、混合、研


磨、製錠、攪拌、分離、蒸餾、抽出、發酵、醃漬、脫        6.

水、脫殼、碾製、冷凍或其他足以改變原產品理化性        

質或具實質轉型之製造程序。         

() 分裝:對有機原料進行選別、洗淨、分切等作業,其        

過程不應改變原產品之理化性質。         

() 流通:        

1.       改變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原包裝或原        

標示,致影響農產品有機完整性之過程。         

2.       

委託農產品經營者生產、加工、分裝、流通有機或有        

機轉型期農產品,並以委託人或定作人為有機農業        

促進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三款所定農產品經營者之        

標示。        

二、 從業人員要求:應指定特定製程管理人員,該人員應每年接        使

受至少四小時或每三年接受至少十二小時有機產品相關操        

作訓練,並由該人員負責主要製程之管理業務,且驗證機構

稽核時,該人員應全程參與。三、 境條件

()  生產廠(場)周圍不得存在有害氣體、輻射性物質、擴散性污染源、垃圾場及有害生物大量孳生之潛在場所。

()  應制定衛生及廢棄物理計畫,以維持設施、設備及場地清

四、 有害生物防治

() 優先採取下列預防措施:


        1.        清理有害生物棲息地、食物來源和繁殖區域。

        2.        防止有害生物進入加工設施及設備。

        3.        控制環境條件。例如:阻止有害生物繁殖之溫度、

        溼度、光照和空氣循環等。

        ()  採行生物性、物理性或機械性之控制措施。例如:利

        用性費洛蒙、誘蟲器、黏紙板或利用太陽能之消毒等。

        ()  若前述預防或控制有害生物之措施無效,則可使用

        二章()()物質,或提交有害生物防治計畫送驗

        證機構確認符合規定後,始得實施,惟該計畫不得使

        用輻射、燻蒸劑處理及含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資材。

通及

        使用之製劑、資材不得與有機原料及最終產品直接接

        觸。

使        五、 產製過程

        ()  操作者應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有機與非有機產品混淆,

及避免有機產品與禁用物質接觸。

()  應於獨立之場所產製有機產品。若產製場所與一品共用者,其設施、設備及場地必須徹底清洗,間作確區隔依序製有機一般品。

()  宜採生物、物理或機械方式進行產製,選用方法持有產品的然成及其營價值為原則。

()  產製過程中不得使用輻射處理、燻蒸劑及含有或有害質之過設備。

()  產製過程所產生之廢棄物應對生態環境不構成負響。


() 原料、食品添加物及其他物質之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6.

1.                      同一種原料不得同時以有機、有機轉型期及非有        

機來源者混合使用。        

2.                      

允許使用第二章()()所列之可使用物質,        

惟其使用量應為產製所需之最小量,並依規定原        

則使用。        

3.                      產製過程使用之水及食鹽須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及相關衛生標準。        

4.                      

除第二章一()()所列可使用物質、法律規定        

應使用,或產品營養成分中嚴重缺乏,經驗證機構        

意使外,使用(包微量        

維生素、胺基酸及自動、植物分離之純物質。        

5.                      禁止使用含有基因改造生物之原料、食品添加物        使

及其他物質。        

6.                      可取得有機原料時,不得使用非有機原料生產;無

法取得有機原時應使用具相功能之其他料;法取得相同能之其有機時,得使用非有機天然原料。有能否取得有證機構農產經營者供之方、相關網站資訊等事逕行判定,經證機構確認定後始得使非有原料。

六、 有機原料含量計算方式如下:

()  形式產品:以品中有機原料重量(不包食鹽除以總料重(不包水和


        ()  液體形式產品:以產品中有機原料總容積(不包含水

        食鹽除以總料容(不包水和

        係濃縮液還原而成,應將濃縮液原料之濃度納入計算。

        ()  固液氣混合產品:以產品中有機原料總重量(不包含

        和食)除以原料量(不含水

        ()  以四捨五入取整數方式表示。

        第三部分        作物

        一、 生產環境條件

        ()  農產品經營者應具有生產地所有權或經營使用權,並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        生產地:應有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帶

        等措施,以避免有機栽培作物受到污染。

使        2.        菇菌栽培場:栽培場應採取必要措施,避免周邊區

        域飄入或流入任何禁用物質。

3.    天然區域、森與農業區自然長之野生植其採集同有生產方須確保採集作業不影響集區域之天然息地之穩定種之持。

()  農產品經營者應妥善管理其使用之資材,以維持或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避免使用致使作物、土壤、水源遭受重屬、禁物質染之任資材方法。

()  生產地應施行良好之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措施,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確保資源之永續利用。


()  多年生作物宜於區內種植覆蓋作物或在周圍保留適當        6.

天敵棲息地等,以避免土壤裸露,增加生物多樣性。        

()  本章所規範之作物主要係透過土壤生態系統栽培,如        

僅以植物根部伸入礦物營養液,或植物根部伸入添加        

礦物營養液之珍珠岩、礫石、礦物棉等惰性介質中為        

其栽培過程之水耕栽培型態者,不得申請有機驗證。        

()  僅以未添加任何物質之純水栽培有機種子而產出芽菜        

或苗菜,非屬水耕栽培,得申請有機驗證。         

二、 短期作物之田區取得有機驗證前,需二年之轉型期;長期作        

物(如多年生之果樹、茶樹等)及採集,需三年之轉型期。        

轉型期間應依據本章規定施行有機栽培或採集,驗證機構        

得視情況延長轉型期。農產品經營者如提出依據本章規定        

施行有機栽培之佐證資料(包含工作紀錄、資材紀錄、採收        使

紀錄、產品檢驗報告及其他說明文件等)或友善環境耕作之        

登錄證明,得由驗證機構依事實認定,縮短轉型期。

 行生同時行有與非有作物時,機作資材產品等應完全非有機區隔,建立適當的辨示系統,錄應開保存,皆應供驗證構查核。

四、 作物、品種及繁殖材料

()  以生物及遺傳多樣化為原則,優先選擇有機栽培方式選育、環境適應性佳及具有抗病蟲害特性之作物種類或品種。

()  不得使用基因改造種子、種苗及其他可供繁殖之植物


        株或分植體以下稱繁殖

        ()  應使用依本章規定生產至少一代、多年生作物至少兩

        年之有機繁殖材料。如無有機繁殖材料時,可使用未

        以合成化學物質及未以對人體有害之植物性萃取物或

        礦物性材料處理(以下簡稱未經處理)之繁殖材料。

品驗

        但依本章規定得使用合成化學物質處理者,不在此限。

        前述情形如無法取得有機繁殖材料及未經處理之繁殖

        材料者,應提送使用計畫,並經驗證機構審查確認無

        法取得後,始得使用一般商業性繁殖材料。

        ()  芽菜及苗菜之生產,限使用有機種子。

        五、 雜草及病蟲害管理

        ()  雜草管理

使        1.        預防性措施:降低作物種子中夾雜之草籽量及避免

        農機具與灌溉水污染,避免田區間之雜草散佈等。

2.                      耕作制度:水、旱田輪作或不同作物輪作、間作等。

3.                      草數制:密植播、選留合之自性雜或以人種植類、物,持土表草生態等。

4.                      敷蓋或覆蓋:

(1)                      用割除(開花結)作物殘各種使用生資材蓋。

(2)                      利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基產品敷蓋。

(3)                      休閒期種植綠肥作物或實施草生栽培,水滿江


(4)                      

採本方法者,不得使用殘留農藥、輻射性物質        6.

或過量重金屬之作物殘渣及生物資材與聚氯乙        

烯。以塑膠產品敷蓋者,使用後應清理移出,        

禁止就地焚燒。        

5.                      

除草:人工或機械耕犁、斷水、湛水控制等。        

6.                      

飼養禽畜:飼養家禽或家畜,進行除草。        

7.                      植物相剋原理利用:利用非基因改造植物釋放其        

二次代謝物質以抑制自己或鄰近植物種子發芽、        

生長發育及結實。        

8.                      

微生物除草劑:噴灑非基因改造生物或資材之雜        

病原生物(        

()  病蟲害管理        

1.                      耕作防治技術:        使

(1)                      

輪作、間作非寄主作物等。         

(2)                      混作共榮作物。

(3)                      忌避植物。

(4)                      圍籬植物。

(5)                      選用非基因改造之抗病蟲害品種。

(6)                      用其捕食性物(

2.                      物理防治技術:

(1)                      高溫或太陽能處理,但不得於田區焚燒殘株。

(2)                      利用不含學物質之塑膠布及袋等護。

(3)                      果樹基部以麻袋、紗網包裹,防治天牛等。


        (4) 設置水溝及各種物理陷阱。

        (5) 利用有色粘蟲紙、誘蛾燈。

        (6) 子以水、溫水高溫低溫處

        3.        生物防治技術

        (1) 釋放寄生性、捕食性昆蟲天敵。

        (2) 非基因改造生物之微生物製劑。

        ()  農場內資源優先循環利用,自農場外取得或商品化之

        植物保護資材應經驗證機構審查同意,其中商品化資

        材應符合農藥管理法相關規定取得農藥登記證或屬公

        告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

        ()  符合本章第一部分第五點第一款所定天然物質之食品

        類資材均得作為病蟲草害管理物質,其餘應符合第二

使        章二()規定。

        ()  為維護公共利益,因應政府辦理整體防疫防治工作,

而必須使用第()以外合成化學物質品經者應事通知證機構關施方式等,由驗證機構判定管制範圍及管制期間,於管制期間管制範內之品不得有機義販售。

六、 土壤肥培管理

()  適時採取土樣分析,瞭解土壤理化性及肥力狀況,作為土壤肥培管理及合理化施肥之依據,且採取之措施應減少分之流失,並避重金屬污染質之累

()  採取適當輪作、間作或適時休耕、植物敷蓋、就地翻耕等,維護區內生多樣性保持壤肥力。


()  農場內資源優先循環利用,自農場外取得之資材或商        6.

品化肥料應經驗證機構審查同意,其中商品化肥料應        

符合肥料管理法相關規定取得肥料登記證。         

()  不得直接使用人及家畜禽糞尿,必須使用家畜禽糞時,        

應經充分醱酵腐熟處理。        

()  不得施用化學肥料(包含微量元素)及含有化學肥料        

或農藥之微生物資材與複合肥料。但土壤或植體診斷        

結果證明缺乏微量元素者,經提出使用計畫,送驗證        

機構審查同意後,得使用該微量元素,並應符合第二        

章二()規定。        

()  土壤肥培管理物質應符合第二章二()規定。        

 長調、收穫調製儲藏及        程可

()  作物生長、收穫及收穫後處理不得以輻射或燻蒸劑處        使

理。        

()  確保有機產品不會受到非有機產品之混雜或污染,採

收過程及其收穫後之調製、儲藏及包裝,均應與一般農產品開處理。

()  以農產品經營者自產之有機產品為原料進行加工者,得同時辦理自產農產加工品驗證。其有害生物防治、產製過程及有機原料含量計算方式,準用本章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之規

()  生產調節技術允用但不限於整枝、剪定、嫁接、環狀剝皮、根等。

() 調製儲藏技術允用但不限於溫度調節等。


        ()  生長調節、收穫、調製、儲藏及包裝物質應符合第二

        章二()規定。

        第四部分        畜產

        一、 一般原則

        ()  有機畜禽生產時,應符合本章相關規定。

        ()  有機畜禽之生產應以不影響自然生態平衡之方式進行,

        並對有機農業系統發揮下列重要作用:

        1.        改善並維護土壤肥力。

        2.        適度之放牧,以維護植物群落及生態。

        3.        維持牧場內環境生物多樣性並促進彼此間之互補

        關係。

        4.        增加農業生產系統之多樣性。

使        ()  有機畜禽之生產應依畜禽自然行為,提供接觸土地、

        陽光及新鮮空氣等必要之生產條件。

() 畜禽必須給予足量之有機生產作物及飼料。

()  畜禽之飼養數量應考量飼料產能、畜禽對我國農業環境之適性與環養平衡畜禽

() 有機畜禽之基本管理方式如下:

1.                      以自然配種或人工授精方式繁殖。

2.                      維護動物健康與福祉。

3.                      減少緊迫。

4.                      重視生物安全。

5.                      經獸師處方,得使對抗療之化合成藥及抗素。


二、 用詞定義        6.

()  作地指種植禽飼用作物土地。        產品

()  放牧地:飼養畜禽用牧草之耕作地或畜禽放養之場地。        

()  戶外飼養地:畜禽舍以外供畜禽運動或活動之空間。        

()  更新:指因出售、自然淘汰、天然災害或重大疫病等        

因素,須自場外引進畜禽者。        

()  有機飼料:包含作物、加工品、副產品、配合飼料、        

動物性來源飼料等。前述飼料均應符合本章相關規定        

或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管理辦法之規定。         

()  本草療法:指使用植物萃取物或精油等調理動物健康        

方法。        

()  順勢療法:指利用誘導增加自體抵抗力的調理動物健        

康方法;使用之藥品不得為化學合成藥品或抗生素。        使

()  對抗療法:指所使用之物質會引起抗藥性、化學衍生        

物質或藥物殘留問題之直接消除疾病症狀之治療方法。

三、 轉型期

() 飼作地及放牧地之轉型期應至少二年。

()  非草食動物之放牧地及戶外飼養地之轉型期應至少一年。

() 有機畜禽產品之飼養轉型期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乳用家畜為六個月以上。

2.                      肉用畜禽:

(1)                      肉用仔牛、肉羊及豬為六個月以上。

(2)                      肉牛為十二個月以上。


        (3) 家禽為十星期以上。

        3.        蛋用家禽為六星期以上。

        4.        其他畜禽應超過其飼養期之四分之三。

        ()  放牧地轉型前已飼養之動物得與土地同時完成轉型。

        四、 平行生產

        ()  牧場內同時進行有機與非有機畜禽生產時,有機作物、

        畜禽、資材及產品等應完全與非有機區隔,並建立適

        當之辨識與標示系統。

        ()  有機與非有機畜禽生產時,其生產紀錄應分開保存。

        ()  若發生有機禁用資材與場內有機生產之土地或畜禽有

        所接觸時,生產者應立即通報其驗證人員或機構,且

        土地或畜禽應重新進入轉型期。

使        五、 來源

        ()  畜禽應自出生起即依本章規定生產管理,且有機飼養

之家畜應來自以有機生產管理之種母畜。

()  購自非有機牧場之種畜禽數量,每年不得超過牧場中同一種種母禽數之百分十。

()  有下列情況之一,且經驗證機構同意者,得不受前款百分之之限制最高百分之十為

1.                      重之然災害意外件,導致禽損達百分二十以上。

2.                      大規模的擴充,擴充超過百分之三十。

3.                      改變畜禽飼養種類。

()  種公畜禽可由非有機牧場購入,而購入後應即依有機


方式生產。        6.

()  牧場轉型期間無法取得有機畜禽時,得自非有機牧場        

購入下列畜禽:        

1.                      

二日齡內之肉用雛雞。        

2.                      

十二週齡內之蛋雞或蛋鴨。         

3.                      

二週齡內之其他禽類。        

4.                      合防規定之乳仔        與其

()  經驗證機構同意後,種用以外之畜禽始可更新或增養,        

如由非有機牧場引進者,應符合前款及第三點第三款        

有機飼養轉型期之規定,始得以有機畜產品名義出售。        

更新及增養後之總飼養數量不得超過該牧場容養量。        

六、 飼養過程        

()  飼料與營養        使

1.                      

提供符合營養需求的有機飼料及飼料添加物。        

2.                      有機飼料及飼料添加物之使用須經驗證機構同意,

且其加工過程應與非有機飼料明顯區隔。

3.                      物性源之飼須經證機構意,並符合()規定。

4.                      使用芻料之質改驗證構同項目下:

(1)                      益生菌及酵素。

(2)                      食品工業副產品。

(3)                      植物經發酵等衍生產品。

(4)                      非基因改造生物產生之芻料改善物。


        5.        反芻動物每日芻料供應量應占乾物重百分之五十

        以上。

        6.        反芻動物及非反芻動物之有機飼料採食乾物重百

        分比應分別在百分之八十五及百分之八十以上。有

        機轉型期飼料可占採食乾物重百分之三十,自產者

品驗

        可提高至百分之六十。放牧地轉型前已飼養之動物

        與土地同時轉型時得不受轉型期自產飼料比率之

        限制。但日糧中有機飼料乾物重之比率不得低於總

        餵飼量百分之七十五,且不得以基因改造產生之產

        品為原料。

        7.        有機飼料採食比率不符合前目規定者,不得以有機

        畜禽產品名義販售。

使        ()  管理

        1.        最短離乳期限,依據動物種類之天然行為訂定,分

別為牛九十日、羊六十日及豬四十二日。

2.                      哺乳動物的仔應以相同種類有機乳汁餵於特殊狀況且驗證機構同意,得使用不生素或化學藥之非有機生產乳汁,或是品為礎之乳用品。

3.                      有機畜禽產品生產過程,不得使用下列生物技術:

(1)                      胚移置技術。

(2)                      內泌素誘發發情、同期化發情及分娩,但療個畜禽生擾亂獸醫處除外。

(3)                      遺傳工程產生之種類或品種之使用。


4.                      

於下列情形下應提供畜禽暫時性之繫留場:        6.

(1)                      惡劣的氣候。        

(2)                      畜禽生產階段:牛、羊:出生至離乳後七日內。        

母牛、母羊:後五分之一懷孕期至分娩期間。        

豬:出生至離乳期間。母豬:懷孕三個月至分        

娩後仔豬離乳期間。        

(3)                      肥育後期:出售屠宰前三個月或畜禽總飼養期        

間之五分之一,二者取其較短之期間。         

(4)                      

畜禽健康、安全及福祉可能受到危害之狀態。        

(5)                      

土壤或水質遭受污染時。         

5.                      

蛋雞實施光照計畫時,每日光照不得超過十六小        

時。        

6.                      基於動物福祉、健康、識別或出於安全目的進行外        使

觀改變時,必須在仔畜或雛禽時由具熟練實務操        

作經驗人員執行,並使動物之痛楚及緊迫降至最

小。經驗證機構同意可進行:

(1)                      豬的剪齒,不超過牙齒頂部三分之一,和豬的剪尾。

(2)                      雛禽十日齡前的修喙,不得超過喙前端三分之一。

(3)                      仔畜去勢、去角。

() 飼養環境

1.        有畜不得籠提供戶外且畜禽群之飼數量不應對動行為模式造


        良影響。

        2.        草食動物須提供良好之放牧地或運動場。

        3.        群飼之畜禽不能個別圈飼。但於生病及分娩等情

        形,或屬種公畜禽、仔畜禽,且經驗證機構同意者,

        不在此限。

        4.        提供適合氣候之樹蔭、遮篷、運動場、新鮮空氣、

        無特定病原菌污染及天然光照等予畜禽生長或生

        產之環境。

        5.        畜禽生長或生產環境應有適當防護措施,以防止

        外來動物危害畜禽之安全。

        6.        戶外飼養地之設置應符合下列原則:

        (1) 須有必要之措施,以防止外圍禁用資材之飄入

使        或混入。

        (2) 畜禽舍若無法供畜禽自由出入時,須有適當之

遮蔽設施以防不良氣候對動物之傷害。

(3)                      水禽戶外飼養地應有適當之水源。

(4)                      

畜禽種類

戶外飼養地

乳牛

每頭四平方公尺


肉牛

1、未達一百公斤:每頭一.五平方公尺

2、一百公斤以上未達二百公斤:每頭二.五平方公尺

3、二百公斤以上未達三百五十公斤:每頭四平方公尺

4、三百五十公斤以上:每頭五平方公尺

種公牛

每頭二十平方公尺

山羊或綿

1、未達二十公斤:每頭.五平方公尺

2、二十公斤以上:每頭二.五平方公尺


適度輪牧或低密度飼養,避免過度放牧破被和土壤。各種類畜禽所需之戶外飼養地得低下列規最小積:


母豬與仔

(四十二日齡內)

每窩二.五平方公尺


肉豬

1、離乳後未達三十公斤:每頭.六平方公尺

2、三十公斤以上未達六十公斤:每頭.六平方公尺

3、六十公斤以上未達一百公斤:每頭.八平方公尺

4、一百公斤以上:每頭一.平方公尺

種公豬

每頭八平方公尺

種母豬

每頭一.九平方公尺

(產蛋期間)

每平方公尺四隻

(二十八日齡以上)

每平方公尺十隻

火雞

每平方公尺二隻

每平方公尺三隻

每平方公尺三隻


6.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

7.                      

畜禽舍須有足夠供躺下或休息且清潔舒適之空間,        

並符合下列條件:        使

(1)                      畜禽能自由攝取飼料與飲水。         

(2)                      畜禽舍之結構能有適當之溫度、通風與採光。

(3)                      畜禽舍應配合種別特性與批群大小,設有之休息場所,與寬闊之出入口,陸禽宜設架。

(4)                      畜禽舍及設備應實施適當之清潔與消毒,使用第二()定以之資材清掃或毒,且排泄物及殘存飼料應定期清理,以境衛

(5)                      畜禽舍不得使用對人畜健康有害之建材及設備。

(6)                      畜禽臥床之墊料及泥土地面應保持乾燥,若畜


        禽可能採食墊料時,該墊料材質須符合有機生

        產規範要求。

        (7) 畜禽之飼養密度應依畜禽種類、品系及年齡並

        考量畜禽舒適及福祉訂定,各種類畜禽所需之

        畜禽舍面積不得低於下列規定最小面積:

畜禽種類

畜禽舍

乳牛

每頭四平方公尺



肉牛

1、未達一百公斤:每頭一.五平方公尺

2一百公斤以上未達二百公斤:每頭二.五平公尺

3百公三百十公斤:頭四平方公尺

4、三百五十公斤以上:每頭五平方公尺

種公牛

每頭十平方公尺

山羊或綿羊

1、未達二十公斤:每頭.三五平方公尺

2、二十公斤以上:每頭一.五平方公尺

母豬與仔豬

(四日齡內)

每窩七.五平方公尺



肉豬

1、離乳後未達三十公斤:每頭.六平方公尺

2三十公斤以上未達六公斤:每.八平方公尺

3六十公斤以上未達一百公斤:每頭一.一平公尺

4、一百公斤以上:每頭一.三平方公尺

種公豬

每頭六平方公尺

種母豬

每頭二.五平方公尺

蛋雞蛋期間)

每平方公尺六隻

肉雞十八   以上)

每平方公尺十隻

火雞

每平方公尺二隻

每平方公尺十隻

每平方公尺五隻


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8.                      放牧生產之環境應符合本章第三部分之相關規定。


()  保健        6.

1.                      有機畜禽應選擇適合本地條件與具抗流行性疾病        

及寄生蟲之品種。        

2.                      

畜禽舍及放牧地應符合生物安全條件,以防範疾病        

之發生及蔓延,並有足夠之活動空間。         

3.                      

允許使用合法且需要之疫苗接種。        

4.                      有機畜禽產品之生產者,在畜禽的保健管理上應遵        

守下列事項:        

(1)                      

在沒有疾病發生之情況下,不得使用任何疫苗        

以外之動物用藥。        

(2)                      

肉用畜禽不得使用化學合成驅蟲劑,其它畜禽        

於例行作業時,亦不得使用化學合成驅蟲劑。        

(3)                      畜禽受傷或發生疾病時應立即治療,避免讓畜        使

禽受苦,必要時應予以隔離並提供適宜之場所。        

5.                      有機農場於畜禽治療時之用藥須遵守下列原則:

(1)                      優先使用具調效果本草療法、順勢生素微量元

(2)                      若上述調理方法對動物保健不能産生效果無法降低畜禽痛苦與緊迫時,則可由獸醫對抗法之化合成品或抗素。

(3)                      禁止使用對抗療法之化學合成藥品或抗生預防治療。

6.                      有機畜禽於前目對抗療法用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停藥時間應為法定停藥期限之兩倍以上,且不


        得低於四十八小時。

        (2) 飼養期一年以上之畜禽,一年間之療程應在二

        個以下。

        (3) 飼養期一年以內之畜禽,一年間之療程應在一

        個以下。

        (4) 肉用畜禽於飼養期間不得有任何療程。

        未依前述對抗療法用藥規定之畜禽產品均不得以

        有機名義販售。但經驗證機構同意且經轉型期者,

        不在此限。

        七、 蟲害及廄肥管理

        ()  蟲害管理應採用預防措施,如利用生物防治法或訂定

        適當之畜禽放牧及輪牧計畫等。當預防措施效力不足

使        時,應優先使用非化學性方法。若前述方法均不能有

        效控制時,可使用符合本章規定之技術及資材。

()  有機牧場應有廄肥處理計畫,包括廄肥之收集、處理與利用。

() 廄肥之收集、處理與利用應符合下列條件:

1.                      不得對作物、土壤、水源及環境造成污染。

2.                      不得對作物生長有負面影響。

3.                      無引發雜草、病蟲害或環境衛生等風險之虞。

4.                      不得使用燃燒或違反本章規定之作法。

5.                      造堆時,合堆處理相範,所使用資材符合本規定。

八、 運輸、屠宰、畜禽產品收集及包裝


()  畜禽運輸、屠宰與畜禽產品收集時須符合動物福祉。        6.

()  在運輸之前或期間,不得使用任何化學合成之鎮定劑        

或以電擊驅趕。        

()  為確保有機畜禽產品不受非有機畜禽產品之混雜或污        

染,收集過程及其後之調製、貯存及包裝,均應與一        

般畜禽產品分開處理。        

()  產品之包裝、儲藏、運輸及配售應符合本章之相關規        

定。        

九、 有機畜禽產品生產過程准用之資材應符合第二章三()        

定。        

十、 生產紀錄與相關文件        

有機畜產經營者應依實際作業情形,詳實填寫紀錄,並妥善        

保存相關交易憑證,紀錄應清晰、正確及可追溯。紀錄內容        使

應包括下列項目:        

() 基本資料,包括農牧場名稱、場址、經營者姓名、住

址、聯絡電話、驗證面積與地號、驗證畜禽產品種類及驗證構等。

()  生產畜禽產品、飼料作物及儲藏等場所位置圖,應具備下列容並定更新:

1.                      生產區塊、方位、場址及地號。

2.                      周圍足以別該農牧區之要標示等地地物。

3.                      畜禽種類或飼用作物種類。

4.                      所有河道、水井、溝渠及其他水源。


        5.        阻絕污染設施或緩衝帶。

        6.        相鄰區域狀況及作物種類。

        ()  有機畜禽生產計畫:

        1.        所有進入有機生產畜禽的詳細紀錄,包括品種、來

        源、數量及進入日期等。

        2.        畜禽用藥之情況,包括用藥畜禽之識別方式、數目、

        診斷內容、用藥種類劑量與日期、管理方法及畜禽

        產品銷售日期等。

        ()  原材料的來源、性質、數量、使用情況及購貨證明等,

        包括:

        1.        畜禽管理用材料。

        2.        飼用作物(含種子與種苗繁殖等)管理用材料。

使        3.        飼料。

        4.        動物用藥品。

5.                      控制病蟲害之材料。

6.                      其他處理材料。

() 所有畜禽產品之出售資料,包括:

1.                      禽產屠宰或年的地標識

2.                      收貨人及銷售單據等。

()  其他處理紀錄,包括屠宰分切過程、包裝、標識、儲藏及運等紀錄。

()  屠宰、分切、包裝場(廠)之加工、儲藏及運輸設備之清潔錄以及害生之防治錄。


()  客戶或消費者對產品抱怨之相關紀錄。        6.

()  他可溯有機整性紀錄。        產品

第五部分        水產植物        

一、 生產環境條件        

()  養殖或採收地點應有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        

帶等措施,以避免有機栽培之水產植物受到污染。        

()  養殖水質應符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定地面水體分類        

及水質標準之一級水產用水基準。         

()  養殖底土重金屬含量應低於土壤污染管制標準。養殖        

土壤重金屬含量達到監測標準者,驗證機構應於展延        

查驗時定期追蹤。        

()  養殖或採收活動不應破壞環境資源,確保資源之永續        

利用。        使

二、 室外生產水產植物之區域取得有機驗證前,需有二年之轉        

型期。轉型期間應依據本章規定施行有機栽培。

三、 種源

() 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之種源。

() 種源之培育過程不得使用合成化學物質。

() 合格種源無法取得時,得採用一般商業性種源。

()  種源設施不得以合成化學物質消毒,但依本章規定得使用合化學物處理,不在限。

四、 雜草控制

()  採行物理或生物防治方式、適度控制雜草之發生,不得使用成化學質。


        ()  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五、 肥培管理

        ()  適時採取水樣分析,瞭解肥力狀況,作為肥培管理之

        依據。

        ()  不得施用化學肥料(含微量元素)及含有化學肥料或農

        藥之微生物資材與複合肥料。

        ()  礦物性肥料應以其天然成分之型態使用,不得經化學

        處理以提高其可溶或有效性。

        ()  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六、 病害管理

        ()  不得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及對人體有害之植物性萃取物

        與礦物性材料,但依本章規定得使用之合成化學物質,

使        不在此限。

        ()  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七、 收穫、調製、儲藏及包裝

()  採集後處理不得添加或使用合成化學物質,也不得以輻射處

()  確保有機水產植物不會受到非有機水產植物之混雜或污染,採收過程及其收穫後之調製、儲藏及包裝,均應與一水產植分開理。

()  以水產品經營業者自產之有機水產品為原料進行一次加時辦加工程驗有害物防產製過程及有機原料含量計算方式,準用本章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之規


八、 生產水產植物使用物質應符合第二章二之規定。        6.

第六部分        水產動物        

一、 一般性原則        

有機水產動物養殖應以不影響自然生態平衡方式進行,符        

合水產動物之福祉,以健康、良好環境之管理為基本生產原        

則。        

二、 用詞定義        

()  生命週期:指出生至達上市規格所需生長期。        

()  有機飼料:包含作物、加工品、副產品、配合飼料、        

動物性來源飼料。        

()  本草療法:指使用植物萃取物或精油等調理動物健康        

方法。        

()  順勢療法:指利用誘導增加自體抵抗力之調理動物健        使

康方法。        

() 對抗療法:使用化學合成藥品或抗生素以直接治療疾

病。三、 機轉

()  由非有機養殖轉型至有機養殖,其有機轉型期間自生產者向驗證機構提出驗證申請日起算,至少需經養殖生物一個生命週期或十二個月以上。但生產者於申請驗證前,其養殖場已採有機養殖生產,並有相關證明文件者得向驗機構請縮短型期。

() 有機轉型期間內各生產過程不得轉換為非有機養殖。

()  生產者於有機轉型期間欲中止有機養殖驗證,應先行


        通報驗證機構辦理中止驗證事宜。

        四、 平行生產

        ()  有機養殖區域與非有機養殖區域間應有明顯之區隔。

        ()  有機養殖區域與非有機養殖區域之文件及紀錄應分別

        管理。

品驗

        五、 種苗來源

        ()  有機水產動物自出生起,應依本章規定生產管理,且

        種苗應來自有機生產管理之雌種魚或野生族群。

        ()  禁止使用以下種苗來源:

        1.        基因改造。

        2.        多倍體。

        3.        雜交。

使        4.        全雌養殖。

        ()  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一月一日前得使用非有機種苗,

惟以生命週期三分之二以上應符合本章規定生產管理為限。

() 種魚繁殖

1.                      魚繁至少需一個整之有生產環,並應保孵前十二月應合本章定生管理。

2.                      魚繁應建立殖管畫,容包下列事項:

(1)                      單位(批次)管理計畫。

(2)                      轉型期時間表及管理規範。

3.                      有機魚苗()要求:明確區隔以防止交叉污染或其


他物質混入。        6.

六、 產製過程        

()  飼料        

1.                      

有機飼料及飼料添加物均應符合本章相關規定,另        

進口有機飼料應符合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管理辦        

法之規定。        

2.                      生產者無法取得商品化之有機飼料及其飼料添加        

物時,驗證機構得驗證可行之自製有機飼料生產替        

代方案,方案所需飼料及飼料添加物原料須由生產        

者提供來源證明,其加工過程應與非有機飼料明顯        

區隔。        

3.                      飼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來源限於可持續供應之海洋生物、有機養殖之        使

副產物。        

(2)                      動物性飼料中添加魚粉時,魚粉比例不得超過

百分之二十。

4.                      任何用於有機養殖生產之飼料,不得添加下列產品:

(1)                      合成生長促進素、賀爾蒙或誘引劑。

(2)                      合成抗氧化劑或防腐劑。

(3)                      合成胺基酸。

(4)                      人工、合成或類似天然之色素。

(5)                      蛋白(尿素

(6)                      畜禽排泄物。

(7)                      基因改造生物與產品及原料。


        (8) 畜產及其下腳料。

        ()  疾病防治

        1.        應選擇使用適合當地環境或具抗病及寄生蟲之品

        種。

        2.        應使用下列資材對水體及養殖池底消毒,以預防水

        產動物疾病之發生:

        (1) 生石灰。

        (2) 沸石粉。

        (3) 過氧化氫。

        (4) 次氯酸鈉。

        (5) 醋酸。

        (6) 檸檬酸。

使        (7) 乙醇。

        (8) 益生菌。

(9)                      茶粕。

(10)                      菸草。

3.                      應使用合法之疫苗接種。

4.                      有機水產品之生產者,應遵守下列事項:

(1)                      無疾病發生時,不得使用疫苗以外之動物用藥。

(2)                      應將疑患疾病之有機水產動物隔離並提供療。

5.                      有機水產動物治療用藥應遵守下列原則:

(1)                      優先使用具調理效果之本草療法、順式療法。

(2)                      使用之藥品不得為化學合成藥品或抗生素。


(3)                      

倘上述治療方法無效時,可由獸醫師施用對抗        6.

療法之化學合成藥品或抗生素,並遵行下列規        

範:        

A.       

停藥時間應為法定停藥期限二倍以上。        

B.       

進行藥物治療時,應隔離患病之有機水產動        

物。        

()  生長環境        

1.                      養殖地點應考量養殖場周圍環境生態系統平衡及        

維持生物多樣性。        

2.                      

有機養殖生物養殖區域與非有機養殖生物養殖區        

域應有明確區隔。陸上養殖應保留二公尺以上之緩        

衝區;海水網箱養殖應保留八十公尺以上之緩衝區。        

但驗證機構得視各養殖場周邊狀況,調整緩衝區距        使

離,以達區隔目的。        

3.                      養殖場排放水不得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且水質應

符合排放水相關規定。

4.                      造及理時所使用之料或材質,危害環境質。

() 養殖管理

1.                      殖時水產成當生態擊,及避養殖系動物入有養殖場捕食機水產物,並應防水產物流入然水中。

2.                      得通過混養以維護生物多樣性。


        ()  生產紀錄及相關文件:

        有機水產動物生產者應依實際作業情形,詳實填寫紀

        錄,並妥善保存相關交易憑證,資料應清晰、正確,

        具可追溯性。紀錄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1.        基本資料,包括養殖場場址、經營者姓名、住址、

        聯絡電話、驗證面積與地號、驗證有機水產動物種

        類及驗證機構等。

        2.        有機水產動物生產管理紀錄:

        (1) 所有經驗證進入有機生產之水產動物飼養紀錄,

        包括品種、來源、數量及進入日期、水質監測

通及

        資料等。

        (2) 有機水產動物用藥之情況,包括用藥識別方式、

使        數目、診斷內容、用藥種類劑量與日期。

        (3) 管理方法及水產動物產品銷售日期。

3.                      產有水產動品、飼料儲藏場所位圖,具備下內容定期更

(1)                      殖場訊及地(漁權資

(2)                      道路、倉庫、建築物、周圍植被及足以識養殖場區之主要標示物等地形地物或海上標示

(3)                      有機水產動物種類或飼料種類。

(4)                      所有河道、水井、溝渠及其他水源。

(5)                      阻絕污染設施或緩衝帶。

(6)                      相鄰區域狀況及作物種類。


4.                      

飼料、動物用藥品、控制病蟲害或其他處理材料之        6.

來源、性質、數量、使用情況及購貨證明,應予紀        

錄保存。        

七、 收成、活體運輸及宰殺        

()  收成時盡可能採用溫和捕撈措施,減少對有機水產動        

物緊迫及不利影響。        

()  運輸前或運輸過程禁止使用化學合成鎮靜劑。        

()  運輸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有機水產動物之健康狀況。        

()  活體運輸用水及裝載密度均應符合有機水產動物需求。        

() 應儘量減少運輸距離及頻率。         

()  宰殺時,應利用敲擊、電擊等物理方式進行麻醉,立        

讓水動物陷昏迷態。        程可

()  避免活體有機水產動物直接或間接接觸已死亡或正在        使

宰殺之有機水產動物。        

() 確保有機水產動物不受非有機水產動物之混雜或污染,

收成過程及其後之調製、儲藏及包裝,均應非有機水產動分開處

第二章        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物質

一、 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

() 防治有害生物可使用物質

        

                        

1 植物浸出液或天然抽出液 Aquatic Plant Extracts

(1)                      苦楝 Neem Seed

(2)                      香茅 Lemongrass

(3)                      萬壽菊 African Marigold


2 硼酸 Boric Acid

限用於容器。



3 矽藻土 Diatomaceous Earth

限用於保護設施之病蟲害防治。

4 石灰、石灰硫磺合劑 Lime Sulfur

Mixture


5 非基因改造之微生物製劑(如蘇力菌、枯草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蟲生真菌、病毒等)

Non-GMO Microbial Pesticides which Consist of Bacteria (eg. Bt, Bs, Ba),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nd Viruses

禁用外生毒素。

6 除蟲菊萃取物 Pyrethrum Extract


7 重碳酸鈉 Sodium Bicarbonate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

        ()  清潔消毒可使用物質

        

                        

1 酒精類 Alcohols

(1)                      乙醇 Ethanol

(2)                      異丙醇 Isopropanol

限作為清潔劑,依規定使用。

2 含氯物質 Chlorine Materials

(1)                      次氯酸鈣 Calcium Hypochlorite

(2)                      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3)                      次氯酸鈉 Sodium Hypochlorite

(4)                      次氯酸水 Hypochlorous Acid Solution

限作為清潔劑,依規定使用。

3 不含殺菌劑之肥皂

Fungicide-Free Soap

4 磷酸 Phosphoric Acid

限作為清潔劑,依規定使用。

5 氫氧化鈉 Sodium Hydroxycide

(鹼液、片鹼、苛性鈉)

限作為清潔劑,依規定使用。

6 過醋酸 Peracetic Acid, Peroxyacetic

Acid

限作為清潔劑,依規定使用。


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1

(1)                      海藻酸 Alginic Acid

(2)                      海藻酸鈣 Calcium Alginate

(3)                      海藻酸鉀 Potassium Alginate

(4)                      海藻酸鈉 Sodium Alginate


2

(1)                      碳酸銨 Ammonium Carbonate

(2)                      碳酸氫銨 Ammonium Bicarbonate

(3)                      碳酸氫鈉 Sodium Bicarbonate

限作為膨脹劑。

3 皂土 Bentonite


4 棕櫚蠟 Carnauba Wax


5

(1)                      碳酸鉀 Potassium Carbonate

(2)                      碳酸鈣 Calcium Carbonate

(3)                      碳酸鎂 Magnesium Carbonate

(4)                      碳酸鈉 Sodium Carbonate

(5)                      無水碳酸鈉 Sodium Carbonate, Anhydrous

限使用於穀類製品。

6

(1)                      氯化鎂 Magnesium Chloride

(2)                      粗海水氯化鎂(鹽滷)Salt brine;

Bittern

(3)                      氯化鈣 Calcium Chloride

(4)                      氯化鉀 Potassium Chloride

限使用由海水提煉者,並限作為凝固

劑使用於豆類製品。

7

(1)                      檸檬酸 Citric Acid

(2)                      檸檬酸鈣 Calcium Citrate

(3)                      檸檬酸鉀 Potassium Citrate

(4)                      檸檬酸鈉 Sodium Citrate

限由果實取得或由碳水化合物等天然

原料發酵而得者。

8 硫酸 Sulfuric Acid

限使用於製糖、明膠生產。

9

(1)                      硫酸鈣 Calcium Sulfate

(2)                      硫酸鎂 Magnesium Sulfate

限使用天然來源者。

10 亞硫酸鹽 Sulfite

限使用於葡萄酒、果酒,用量以二氧化

SO2 殘留量計為 100ppm 以下。

11

(1) 磷酸氫鈣 Calcium PhosphateDibasic



() 可使用之食品添加物        6.

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2)                      磷酸二氫鈣 Calcium

Phosphate, Monobasic

(3)                      磷酸鈣 Calcium Phosphates, Tribasic


12 鹿角菜膠 Carrageenan


13 酪蛋白(乾酪素)Casein

限使用於製酒、肉品加工。

14 矽藻土 Diatomaceous Earth

限使用於食品製造加工吸著或過濾。

15 DL-蘋果酸(羥基丁二酸)DL-

Malic Acid Hydroxysuccinic Acid


16 生育醇(維生素 EDL-α-

TocopherolVitamin E


17 酵素 Enzyme

1.限由可食性無毒植物、非病原性菌或

健康動物產出者。

2.限使用未經有機溶劑處理者。

18

(1)                      反丁烯二酸 Fumaric Acid

(2)                      反丁烯二酸一鈉 Monosodium Fumarate


19 葡萄糖酸 δ 內酯 Glucono-δ-

Lactone


20 甘油 Glycerol

限使用由油脂水解製造者。

21 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

限作為殺菌劑。

22

(1)                      L-抗壞血酸(維生素 CL-

Ascorbic AcidVitamin C

(2)                      L-抗壞血酸鈉 Sodium L- Ascorbate


23 乳酸 Lactic Acid


24 乳酸鈣 Calcium Lactate


25 珍珠岩粉 Perlite


26 單寧酸 Polygalloyl-Glucose, Tannic

acid


27

(1)                      酒石酸 Tartaric acid

(2)                      酒石酸氫鉀 Potassium Bitartrate

(3)                      酒石酸鈉 D&DL-Sodium

Tartrate


28

(1)                      氫氧化鉀 Potassium Hydroxide

(2)                      氫氧化鈉 Sodium Hydroxide

(3)                      氫氧化鈣 Calcium Hydroxide

1.限作為 pH 調整劑,使用於糖類加

工品或穀類加工品。

2.禁止用於蔬果的鹼液剝皮。

29 二氧化矽 Silicon Dioxide


30 滑石粉 Talc
















準與

生產


工分

流通


販賣

程可使用


物質


1.                      

得使用之合成化學物質,包括使用合成化學物質處理        

        

使                        

(1)                      甲殼素

(2)                      化工醋類

(3)                      含氯物質:次氯酸鹽氯酸鹽類、二氧化氯等

(4)                      含銅物質:硫酸銅、氫氧化銅、

氧化亞銅、鹼性氯氧銅、三元硫酸銅等

(5)                      波爾多液(硫酸銅+生石灰)

(6)                      中性化亞磷酸

(7)                      碳酸氫鉀、碳酸氫鈉(小蘇打)

(8)                      碳酸鈣

(9)                      石灰、硫磺、石灰硫磺合劑

(10) 氫氧化鉀

(11) 含矽物質:矽酸鹽類、二氧化矽

(12) 礦物油

(13) 昆蟲誘引或忌避物質(費洛、甲基丁香油、蛋白質水解物、克蠅等)

(14) 脂肪()不含殺菌劑之天然油脂皂化資材

(15) 硼砂(硼酸)

(16) 含毒甲基丁香油

1.       使用含氯或銅物質時,儘量減少土

壤中氯或銅的累積。

2.       使用費洛蒙、昆蟲誘引物質、硼砂

(硼酸)不得直接與作物接觸。

3.       含毒甲基丁油使時應放置於誘引器,避免與植株土壤直接接觸,並於使用前提交使用計畫經驗證機構審查可後能依計畫使用。


經化反應改原理特性者規定下:        型期農

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2.                      天然物質除下列規定者外,皆可使用:

        

使                        

(1)                      毒魚藤

(2)                      人體有之植物萃取物與礦物性材料



6.                      

()土壤肥培管理可使用物質

        1. 產製過程經合成化學物質處理或經化學反應改變原理

        化特性之物質及化學合成物質,除下列規定者外,禁止

        使用:

        

使                        

(1) 製酒業殘渣(廢酒糟、酒粕或

酒精醪)


(2)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在生產製程

中所產生且未加香之植性廢渣(如茶、咖渣、豆渣、果菜殘渣等)

其廢渣不得含廢水處理之污泥。

(3) 調味或成分調整奶粉


(4) 矽酸爐渣

矽酸爐渣每年每公頃用量不得超過

四公噸。

(5) 植物種子經萃取油分後之植物

(如大豆、亞麻、芝麻、籽、麻、椰子粕等)

植物種子經萃取油分後之植物渣粕

資材使用適量氫氧化鉀萃取者可惟產品氧化鉀得超3%,腐植質不得低於1%腐植質與氧化鉀含量之比至少為三以上(W/W)

(6) 蝦殼、蟹殼等經適量鹽酸與氫

氧化鉀處理而得之丁質或甲殻素

使用蝦殼、蟹殼等經適量鹽酸與氫氧

化鉀處理而製得之幾丁質或甲殻素時,產品之氧化鉀與含量分別不得超過3%2%

(7) 製糖業產品(糖)、副產物(蔗

渣、糖蜜、製糖濾泥)


(8) 胺基酸


(9) 海藻精、魚精



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2. 天然物質除下列規定者外,皆可使用:

        

使                        

(1) 工業製程集塵灰


(2) 智利硝石


(3) 工業副產石灰



        

        

1.作為消毒劑、清潔劑及醫療用


(1)酒精類


ⅰ乙醇

僅限於當作消毒劑及清潔劑,禁止當作

輔助飼料。

ⅱ異丙醇

僅限於作為消毒劑之用。

(2)含氯物質


ⅰ次氯酸鈣

僅限於作為消毒及清潔器具、設備之

用,其氯之殘留量不能超過飲用水標準中規定的安全量。

ⅱ二氧化氯

ⅲ次氯酸鈉

(3)氯己啶(Chlorohexidine

准許獸醫師處理外科手術時使用。當其

他殺菌劑治療乳房炎無效時,准許作為乳頭浸液。

(4)不含抗生物質之電解質


(5)葡萄糖


(6)甘油

僅限使用於家畜乳頭浸液,其來源必須

為油脂水解製造者。

(7)碘化物


(8)過氧化氫


(9)磷酸

僅限於作為清潔設備之用,不得汙染飼

養土地及直接接觸有機畜禽。

(10)疫苗


(11)阿斯匹靈

僅使用於消炎。

(12)氫氧化鈉

僅限於作為清潔設備之用,不得汙染飼

養土地及直接接觸有機畜禽。

(13)有機酸

僅限於作為清潔設備之用

ⅰ乙酸

ⅱ乳酸

ⅲ檸檬酸

(14)碳酸鈉

僅限於作為清潔設備之用

(15)不含殺菌劑之肥皂

僅限於作為清潔設備之用

2.作為局部治療、外寄生蟲驅除或局部

麻醉用


(1)碘化物


(2)熟石灰


(3)礦物油

僅限於作為局部塗敷或潤滑之用。

(4)硫酸銅


(5)矽藻土

僅限於作為驅除外寄生蟲之用。

(6)植物油

僅限於作為驅除外寄生蟲之用。

3.輔助飼料



三、 畜產

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基準與其生產加工分裝流通及販賣過程可使用之物質


        

        

產品範圍(或說明)

農糧產

稻穀

雜糧

麥、麥、麥、梁、豆、生、豆、豆、藜、豆、豆、米、子、

南瓜、斑、黑小等。

包葉菜

球萵苣、球萵心芥等。

短期葉菜

白菜、油菜、靑江菜、芥藍、芹菜、蕹菜、

菜、苣、蒿、菜、蒜、蔥、花、藍菜葉菜藷、菜、葉用蔔、皇宮菜、菜、莧、(香菜、菜、菜、西洋芹過溝(過貓蘇、豆苗

根莖菜

薑、蔥、馬鈴薯、蒡、角、

、球莖甘藍(球菜)、大心()莖萵苣櫻桃蘿蔔、甜頭()等。

花菜

花椰菜、靑花菜、金針等。

蕈菜

香菇、洋菇、草菇、金針菇、木耳、杏鮑菇

等。

果菜

茄、含青椒、食用米、秋葵等。

瓜菜

瓜、瓜、瓜、人瓜、蒲等。


7.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類別及品項一覽表        

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類別及品項一覽表


        

        

產品範圍(或說明)


豆菜

豌豆、毛豆、肉豆(鵲豆)、豇豆、粉豆、

萊豆(皇帝豆)、敏豆等。

()

植物種子在暗室處理發芽後供作食用之蔬

如綠芽、等;物種僅以水培,經發化處後供食之蔬甘藍苗、豌苗、蔔嬰等。

瓜果

西瓜、香瓜、洋香瓜、哈密瓜等。

大漿果

香蕉、木瓜、鳳梨、奇異果、番荔枝、酪梨

梨)、紅龍果百香果、黃金(黃晶果)花果

小漿果

葡萄、草莓、楊桃、蓮霧、番石榴等。

核果

果、梅、棗、等。

梨果

蘋果、梨、桃、李、梅、櫻桃、棗、柿等。

柑桔

柑桔、檸檬、柚子、葡萄柚、柳橙、萊姆等。

茶菁

咖啡

咖啡鮮果

甘蔗

食用甘蔗、製糖甘蔗等。

堅果

椰子、杏仁、胡桃、栗子、核桃、腰果、榛

果等。

種子(苗)

種子、種苗、無性繁殖體等。

芻料作物

盤固草、狼尾草、青割玉米等。

產農產工品

指農民以自產有機農產品為原料,進行簡曬、乾、菁、

粉、殼、切等(調且加工過程未使用食品添加物之農產加工如蔬乾、菇、針、

冬瓜分切等。
















覽表


        

        

產品範圍(或說明)


其他

金線蓮、石蓮花、艾草、刺五加、羊奶頭、

果、梧、草、康、芭樂諾麗食用卉、(其歸類於述項者)等。

非供食用之

作物

澳洲茶樹、棉花等。

畜產品

肉品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其他肉類

蛋品

雞蛋、鴨蛋、鵪鶉蛋、其他蛋品

水產品

藻類

螺旋藻(藍藻)、綠藻、褐藻、其他藻類

水產動物

臺灣鯛、海鱺、石斑、鱸魚、虱目魚、文蛤、

蜆、白蝦、香魚

加工品

穀物加工品

各式以米、麥、雜糧等為主原料之加工製

品:

1.稻、麥、豆、等製粉、等,速煮類製或以穀類粉製成各種生熟麵條、粉如麵粉、粉、米澱玉米粉、馬鈴薯粉、米麥麥精等。

2.類脫碾、焙、調品均屬殼豌黑麥米脆大麥芋片

燥蔬調

以蔬菜、水果為原料,經加工品設備乾燥

(如冷凍乾燥、真空乾燥等)處理之加工品。


有機農產品



期農產品類


項一


        

        

產品範圍(或說明)


罐頭食品

以農糧產品加工製造之食品,封裝於金屬、

璃、殺菌及積複合閉容器與符合上述條件之其他密閉容器內,於封前、後施商業菌,而可室溫長期存者玉米幼兒食用果泥、蔬菜高湯塊、蔬果菜濃湯等。

藏或食品

1.藏食以農產品工製造速冷卻, 7下凍點以上度儲

截切削皮蔗、瓜切山藥塊、塊、腐、等。

2.凍食以農產品工製造凍結,持產品溫-18下儲冷凍馬鈴薯餅

等。

醃漬食品

蔬果成品機酸或(及)糖等醃漬貯存或直接加工調

酵、品,葡萄乾、乾、菜、腐乳、菜、漬蔬菜

物粉工品

穀物以外之農作物經研磨、粉碎製成之產粉、人掌

諾麗粉等。

茶乾、茶葉、茶包、茶粉等。

咖啡

啡生咖啡)、啡粉(研磨等。

天然植物茶

食用花卉、水果、草本、茴香、肉桂及其他

天然植物製成之茶或茶包等。















品一表


        

        

產品範圍(或說明)


糖類及其製

1.以甘蔗、甜菜、澱粉、其他原料或原料糖

製造砂其他糖類之品。砂糖蜜、糖漿等。

2.糖、糖、料、用色料,製造西式糖、巧力等。

辛植調料及

1.香辛物器為原經乾如迷香、芹、里香

葉、葉、葉、草、胡椒白胡粉、蒜粉肉桂粉

2.以香植物定配調製而之產調調味拉()、調醋等。

經炮製或乾

處理植物

植物經炮製(水製、火製、水火共製或其他

處理乾燥品,蔘鬚片、角、冬蟲烏、杞、子、索、子、車前瀉、參、黃、子等。

飲品

漿類、幼兒食混合

茶飲精飲醋類等品。

油脂

橄欖油、花生油、沙拉油、葵花籽油、葡萄

籽油、可可脂等植物性油脂。

醱酵食品

利用微生物醱酵作用製成的產品,如味噌、

醬油、醱酵液、食用醋等。















覽表



9.有機農產品有機轉產品標章管理辦法

img8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及標章管理辦法


9.  9.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及標章管理辦

機農產

第 一 條  本辦法依有機農業促進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七

        條第三項、第十九條第三項及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訂

        定之。

第 二 條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容器或包裝,

        應依本法第十八條及本辦法規定標示;其以散裝販賣

        者,應依本法第十九條及本辦法規定展示。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容器或包裝標

原料及食機轉期文或其符號修或註有機、機轉期原料。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原產(國下列定辦理:

 我國境內,以含量百分之九十五之原料(國)或高之前三項原料原產)為標示料經於境內加工後已質轉型者國產品之文字為標示另於含量前三項原料名稱之後號方式標原料之實際地()。

 進口有機依進口貨認定標準定之產地()為示。

散裝之機農品及有轉型農產品其原(國標示之體長及寬度得小三公分。


          有容器或包裝之有機農產品應於每一販賣單位標        

示有機農產品標章。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使用有        

機農產品標章:        

一、 進口有機農產品。        

 口有農產品於國分裝驗者。          品標

三、 使用進口有機原料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之有機        

農產加工品,其未經國內加工實質轉型。        

有機農產品標章之規格、圖式如附件。        

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不得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

      機農產及有轉型期產品使驗證章;有機農品使驗證機章,其尺寸得大有機產品標

器或包裝之有農產品及有機型期農產品法第十條第項第五規定標示驗機構,得使用驗機構章替代

      機農產標章使用期與有農產品驗證之有期間相

驗證機應負管理經驗證農產品營者使機農產標章關事宜其與產品經者依十二條二項一款簽之契,應定有機品標標示、使用、止使用相關理規範。

      機農產標章依產品包裝面積小按例調整直徑不小於點七公分。包裝容器之驗證機同意者,不受徑最一點公分之制。


11.委任本農糧署署辦理機農產品審查

img11


11.

委任本會農糧署及漁業署辦理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


序號

委任辦理事項

審查範圍

機關名稱

1

依進口有機農產審查管理辦法第三條、四條、第六條及第七條定,辦理核給進口業者登錄編號、受理進口有農產品申請審查、駁回請案件及就審查通過案核發同意文件事項。

農作類農產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2

水產類農產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11.

委任

會農糧署及漁


署辦理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




12.申請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相關表單

img12


12.

申請進口有機農產品審查相關表單


作業要點        

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利主管機關依有機        

農業促進法(以下簡稱本法)執行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型        

期農產品之管理具有一致性之規範,俾提升管理效率及        

公信力,特訂定本要點。        

二、 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        查驗:指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二條執行檢查、抽        

樣檢驗或要求農產品經營者提供相關資料、紀錄。        

()        驗單指中主管關依本第二三條第二項委任之所屬檢驗機關(構)或委託之其他機關

(構)、學校、團體。

()        機產指本第三所定之機農品及有機型期產品。

三、 主管機關依本法規定執行查驗之事項如下:

()        本法第十五條第二項所定不得使用禁用物質及同第三所定確有機品未含禁用質。

()        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所定有關有機產品販賣標示、示或告事項。

()        本法第十六條第三項所定非自然人之農產品經營名稱項。

()        本法第十七條第一項所定進口農產品以有機名義賣、示、展或廣事項。

()        法第八條及十九所定有產品示、事項。


13.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查驗及結果處置作業要點

()        本法第二十條所定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事項。

()        本法第二十一條所定農產品廣告事項。

()        法第十五條定農品禁止動、架、回收其他置事項。

()        其他依本法執行查驗事項。

 管機執行查應作產品代表人派人理查上簽絕於時,派之上記該事實執行間及地

 關執十二檢驗品抽方式及取數取之品數得依檢項目量予應足供驗之

項抽管機會同者、其代表人其指人員應樣品緘處簽名,拒絕者,主管機應於點紀錄明。主管機應就抽樣品封緘前後拍存證。

管機所抽應當據予檢人收執,存副本查。但主管機以價購式取樣品者免發取樣收予受人。

管機規定品,起三內送交驗單辦理檢

 位收依前交之內完發檢交執


主管機關接獲前項檢驗報告,應就不符本法規定者,        

於十日內以書面通知該產品國內最終驗證或進口之農產        

品經營者。        

有機產品經檢驗結果如屬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法        

規所定應予銷毀者,主管機關應於書面通知時併予敘明。        

七、 有機產品經查驗結果不符本法規定,經主管機關命令下        

架、回收者,農產品經營者或所有人應於接獲主管機關通        


知查驗結果一日內,將不符規定之產品全部下架,十日內

完成回收,並於十五日內將回收情形向當地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提出書面報告,其內容應載明通知相關廠


商及執行結果,包括已回收產品之名稱、重量或容量、批


號及數量等相關資料。


八、

農產品經營者接獲主管機關之銷毀通知,應於預定銷毀



日五日前通知當地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會同辦理銷



毀。但情況緊急者,得少於五日。


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執行本要點所定查驗事項,應



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十、

主管機關依本要點所為查驗結果,得定期公布。但農產品



經營者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申請有機產品複驗



者,應俟複驗結果確認後再予公布。
























樣品大小

最少樣品數量

最少樣品重量

一公斤以上

二顆至四顆

二公斤

三百公克以上未達一

千公克

四顆(條)至六顆(條

)一公斤

三十公克以上未達三

百公克

十顆至十五顆

一公斤

少於三十公克

四串至六串

五十粒至一百粒

一公斤

無規則形狀之蔬菜類

四把至六把

(二百公克/把)

一公斤

無規則形狀之食用花

卉、香草植物類等


六百公克

高單價產品


ㄧ百公克


品項

抽樣方式及抽取數量


















類、糧、蔬果及特用作物

一、穀類及雜糧

()上市前之抽樣:隨機取樣一千公克,並經均勻混合。

()市售之抽樣

1.袋裝:隨機取完整裝之樣品,取樣量應到一千公克以上。

2.散裝:應隨機取一千公克以上。二、蔬果及特用作物

()上市前之抽樣

隨機抽取適量樣品並經均勻混合,規定如下:

1. 採樣數量應滿足最少樣品數或最少樣品重量,當無最少樣品數量可參考時,應符合最少樣品重量:














2.(乾乾燥一次加工品(乾香菇、乾金針、乾燥食用花卉、乾燥香草植物等)應隨機抽樣三百公克,並經均勻混合。

()市售之抽樣

隨機抽取適量樣品並經均勻混合,其規定如下:

1.單位包裝淨重未達二百公克者,取樣六個位。(乾取樣三百公克。

2.單位包裝淨重二百克以上未達五百公克,取樣四個單位。

3.單位包裝淨重五百公克以上者,取樣二個單位。

4.屬散裝者,隨機取樣一千公克以上。

5.高單價產品,取樣一百公克。


加工品

一、固狀或粉狀農產加工品:同一種類同批次取樣一份。

(一單位包裝淨重達二百公克者,取三瓶、袋、盒或包等)。




























品項

抽樣方式及抽取數量


(二)單位包裝淨重二百公克以上未達五百公克者,取二罐

(瓶、袋、盒或包等)。

(三單位包裝淨重五百公克以上者,取一瓶、袋、盒或包等)。

(四)散裝者取五百公克以上。

二、液狀農產加工品:同一種類同批次取樣一份。

(一油、醋、單位包裝內容量三毫升以上者,取二罐、袋或包等單位包裝內容量未三百毫升者,取三瓶(罐、袋或包等)。

(二類:優先取裝產品,如工(廠內無該瓶裝產,則抽取桶內未分裝品。

1.瓶裝:單瓶容量三毫升以上者,取三瓶單瓶容量未達三百毫升者,取四瓶。

2.未分裝品:抽取酒分裝至樣品瓶中,每至少三百毫升,取三瓶。

(三其他液狀農產加工準用固狀農產加工品取樣數,並將單位由公克修正為毫升。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查驗及結果處置作業要點



二、畜產品

品項

抽樣方式及抽取數量





畜禽肉

一、抽樣方式

(一)產品上市前(工廠庫存)、上市後(市售產品)均可抽樣。

(二)同一種類同批次產品取樣一份。二、抽取數量

(一冷藏品:每份樣品抽取二包,每包三百公克以上,未達三百公克者取足三百公克。

(二冷凍品:每份樣品抽取三包,每包三百公克上,未達三百公克者取足三百公克。

(三)溫體品:每份樣品抽取六百公克以上。





肉類加工品

一、抽樣方式

(一)產品上市前(工廠庫存)、上市後(市售產品)均可抽樣。

(二)同一種類同批次產品取樣一份。二、抽取數量

(一)單位包裝淨重未達二百公克者,每份取三罐(瓶、袋、盒或包等)。

(二單位包裝淨重二百公克以上未達五百公克者,每份取二、盒或包等)。

(三)單位包裝淨重五百公克以上者,每份取一罐(瓶、袋、盒或包等)。

(四)無包裝者,每份需取五百公克以上。



蛋品

一、抽樣方式

(一)產品上市前(工廠庫存)、上市後(市售產品)均可抽驗。

(二)同一種類同批次產品取樣一份。二、抽取數量

(一)生鮮品及加工品:每份十粒。

(二)液蛋:每份五百公克以上。



品項

抽樣方式及抽取數量





乳製品

一、抽樣方式

(一)產品上市前(工廠庫存)、上市後(市售產品)均可抽驗。

(二)同一種類同批次取樣一份。二、抽取數量:

(一)單位包裝淨重未達二百公克者,每份取三罐(瓶、袋、盒或包等)。

(二單位包裝淨重二百公克以上未達五百公克者,份取二、盒或包等)。

(三)單位包裝淨重五百公克以上者,每份取一罐(瓶、袋、盒或包等)。

(四)無包裝者,每份需取五百公克以上。


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查

 三、水產品

        () 抽樣方式及數量

        1.  產品上市前(生產場所)與上市後(市售產品)抽取數量取樣同一種類同

        批次產品一份。

        2.  採樣數量依樣品單位大小分列如下,應滿足少樣品數或最少樣品重,當無最少樣品數量可參考時,應符合最少樣品重量。














: 不足六十粒()/公斤為七十、八十、九十……()/公斤。

3.       

類別

品項

樣品大小

最少樣品數量

最少樣品重量









水產動物



魚類

一公斤以上

一尾

一公斤

五百公克以上未達

一千公克

一尾

六百公克

一百公克以上未達

五百公克

三尾

六百公克

少於一百公克


六百公克


貝類

六十粒/公斤以上

六十粒

一公斤

不足六十粒/公斤


一公斤

牡蠣


一公斤


甲殼類

(蝦類)

五十尾/公斤以下

三十

六百公克

六十六以下未達五

十尾/公斤

四十

六百公克

多於六十六尾/公斤


六百公克


甲殼類

(蟹類)

二百五十公克以上

一公斤

一百一十公克以上

未達二百五十公克

一公斤

少於一百一十公克


一公斤

水產植物

藻類

一公斤以上


六百公克


水產加工品

(1)                      固狀水產加工品:包裝淨重未達二百公克,每份取四罐、、袋或盒等單位包裝淨重二百公克以上未達五百公克者,每份取三罐、瓶、袋或盒等單位包裝淨重五百公克以上,每份取二包


15.承租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作有機農業使用        

優惠辦法        

          本辦法依有機農業促進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七條        

第四項規定訂定之。        

          本辦法適用之土地,為依法可供從事農作、森林、        

水產、畜牧等有機農業使用之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        

          本辦法適用之農產品經營者,應具備下列資格之        

使

一:        

一、 依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通過驗證者。         

 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法人體認定符第三條第耕作方式,並登錄於管機關指系統之友善境耕者。

農產品營者失前項格者不適用惠及租保障規定;產品營者應喪失日起三日內通報該有土管理機或國業,反者依訂租管理事辦理。

中央主機關提供承人是符合第項資資訊供公有地管機關或營事參考。

          產品經者承第二條定土作有機農業使租金優,應具符合三條一項資之證公有土管理關或國事業請日之次月起契約所訂租金額之百分之六計收租金屆滿承人仍合資格續作機農業使用,請換續租,租金惠亦同。


        符合第三條第一項資格之農產品經營者,於本辦

        法施行前已承租第二條所定土地,且租期至本辦法施

        行之日尚未屆滿,其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五月三十日

        以後之租金優惠依本辦法規定辦理。

                  農產品經營者承租第二條所定土地自依本法第三

        條第十一款通過驗證之日起,公有土地管理機關或國

        營事業應給予承租人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之租期保障。

使

        但公有土地管理機關或國營事業所定之租期保障條件

        較優惠者,得從其規定。

前項租保障間,指產品營者所租之地,本法第十款通過證之起,約所期或加續約期之期;本法施行已通過證者其租期障期自本辦施行日起算。

      產品經者承第二條定土所涉履約管先適本辦辦法規定土地理機關國營業相關定辦

      土地國營事土地等有農業使用,委託經方式有土理機關國營業得比本辦之租金惠及保障式,提權利優惠及期之障。

          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五月三十日施行。



16.有機農業獎勵及補貼辦法

img18有機農

業獎勵

及補貼

辦法




17.委任本農糧署型有機產與維護生態保勵及補貼

img19委任本

會農糧

署辦理

有機農

業生產

與維護

態保育之獎勵及補貼



19.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img21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19.

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19.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政院業委員(以簡稱本理違反機農業下簡件,明確一致性提升法效率公信,特訂本基

 關對規定,依促進案件處裁量準表(附表裁處之。

項附次數最近日起溯一年期間為次數計算準。

 國內工、或流通農產經查獲反本法,其應負責任者。

 產品本法處罰之進業者。

五、 違規行為數之認定方式:

()        農產品經營者之不同產品經查獲違反本法同一規者,不同行

()        農產品經營者之相同產品屬不同批(如有效日造日生產期、查獲反本法同規定,屬不行為。

()    反本規定之經處罰令限期改回收之限屆滿後,查獲反本法同規定,屬不行為應按次計處

 機構以外違規或團登記址所在之直(市


違反法

條文內容

違規情形

處罰依據

違規次數

處分或罰鍰金

處罰對

第十 

條第 

經營認證業務

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取得認證機構許可證明文件。

未經中央主管

機關許可,經營認證業務。

第二十七

條第一款

第一次

六十萬元

經營認

證業務者

第二次

一千二百萬元

第三次

二千四百萬元

第四次

三千六百萬元

第五次

四千八百萬元

第十 

條第 

認證機構許可

證明文件效期滿,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展延。

未經中央主管

機關許可展延而經營認證業務。

第六次以

六千萬元

第十 

條第 

經營驗證業務

者應經認證機構認證合格並發給認證證

未經認證機構

認證合格並取得認證證書而經營驗證業務者。

第二十八

第一次

三十萬元

經營驗

證業務者

第二次

六百萬元

第三次

一千二百萬元

第四次

一千八百萬元

第五次

二千四百萬元

第六次以

三千萬元

第十 

條第 

驗證機構應配

合主管機關之查核及提供資料、錄,並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保存相關資料及紀錄。

    

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之查核,或提供不實資料、紀錄,或未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保存相關資料及紀錄。

第三十條

第一款

第一次

十萬元

驗證機

第二次

二十萬元

第三次

四十萬元

第四次

六十萬元

第五次

八十萬元

第六次以

一百萬元

第十 

條第 

農產品經營者

不得使用禁用物質。

農產品經營者

使 用 禁 用 物質。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一次

六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十 

條第 

農產品經營者

應確保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轉

有機農產品、

有機轉型期農產品含有禁用物質。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二款

第一次

六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19.  附表、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表        單位:新臺幣

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案件處罰裁量基準


違反法

條文內容

違規情形

處罰依據

違規次數

處分或罰鍰金

處罰對


型期農產品未

含有禁用物質。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十 

條第 項、第二項

以有機、有機轉

型期名義販、標示、展示或廣告之農產品,應經驗證合格。

農產品未經驗

證合格,以有機、有機轉型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方法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三款

第一次

六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十 

條第 

以有機為其名

稱之全部或一部分之非自然人農產品經營者,其販賣之農產品均應經驗證合格或進口審查合格。

以有機為其名

稱之全部或一部分之非自然人農產品經營者,其販賣之農產品有未經驗證合格或進    格者。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四款

第一次

六萬元

非自然

人之農產品經營者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十 

條第 

進口農產品以

有機名義販、標示、展示或廣告者,應經驗證合格或審查合格。

進口農產品未

經驗證合格或審查合格,以有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  賣、標示、展示或廣告。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三款

第一次

六萬元

進口業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十 

條第 

有容器或包裝

之有機農產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應標示事項。

有容器或包裝

    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未依規定標示或標示不實。

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一次

限期改正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三萬元

第三次

六萬元

第四次

十二萬元

第五次

十八萬元

第六次

二十四萬元

第七次以

三十萬元

第十 

條第 

有容器或包裝

之有機農產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事項有變更者,應依

有容器或包裝

    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標示    

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一次

限期改正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三萬元

第三次

六萬元

第四次

十二萬元

第五次

十八萬元


違反法

條文內容

違規情形

處罰依據

違規次數

處分或罰鍰金

處罰對


期限更換原有

標示。

者,未依期限

更 換 原 有 標示。


第六次

二十四萬元


第七次以

三十萬元

第十 

條第 項、第二項

散裝販賣之有

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應依規定展示相關事項。

散裝販賣之有

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未依規定展示相關事項。

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二款

第一次

限期改正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三萬元

第三次

六萬元

第四次

十二萬元

第五次

十八萬元

第六次

二十四萬元

第七次以

三十萬元

第十 

條第 

有機農產品、有

機轉型期農產品有關標示、展示之事項、方式之規定。

有機農產品、

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違反有關標示、展示之事項、方式之規定。

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三款

第一次

限期改正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三萬元

第三次

六萬元

第四次

十二萬元

第五次

十八萬元

第六次

二十四萬元

第七次以

三十萬元

第二 

條第 

經依本法驗證

合格之農產始得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

農產品未經驗

證合格,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

第二十九

條第一款

第一次

二十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四十萬元

第三次

八十萬元

第四次

一百二十萬元

第五次

一百六十萬元

第六次以

二百萬元

第二 

條第 

驗證合格農產

品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應遵行之規定。

驗證合格農產

品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違反有關標章規格、圖式或使用之規定。

第三十二

條第一項第四款

第一次

限期改正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三萬元

第三次

六萬元

第四次

十二萬元

第五次

十八萬元

第六次

二十四萬元

第七次以

三十萬元

第二 

一條

接受農產品廣

告委託刊播者應保存委託刊播者之相關資

接受農產品廣

告委託刊播者未保存委託刊播者之相關資料,或規避、

第三十條

第二款

第一次

十萬元

接受農

產品廣告委託刊播者

第二次

二十萬元

第三次

四十萬元

第四次

六十萬元

第五次

八十萬元


違反法

條文內容

違規情形

處罰依據

違規次數

處分或罰鍰金

處罰對


料,並依規定提

供資料。

妨礙或拒絕提

供資料,或提供不實資料。


第六次以

一百萬元


第二 

二條

農產品經營者

應配合主管機關執行檢查、樣檢驗及提供相關資料、紀錄。

農產品經營者

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進入場所、運輸工具、執行檢查、抽樣檢驗,或未提供相關資料或紀錄、或提供不實之資料或紀錄。

第三十條

第三款

第一次

十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二十萬元

第三次

四十萬元

第四次

六十萬元

第五次

八十萬元

第六次以

一百萬元

第三 

二條 二項

農產品經營者

應遵照主管機關所為停止其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之處

農產品經營者

違反主管機關所為停止其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之處分。

第二十九

條第二款

第一次

二十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四十萬元

第三次

八十萬元

第四次

一百二十萬元

第五次

一百六十萬元

第六次以

二百萬元

第三 

二條 二項

農產品經營者

應遵照主管機關所為停止以有機名義販、標示、展示或廣告之處分。

農產品經營者

違反主管機關所為停止以有機名義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之處分。

第三十ㄧ

條第一項第五款

第一次

六萬元

農產品

經營者

第二次

十二萬元

第三次

二十四萬元

第四次

三十六萬元

第五次

四十八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十萬元

第三 

三條 一項

認證機構應遵

照中央主管機關所為停止受理新申請認證案件之處分。

認證機構違反

中央主管機關所為停止受理新申請認證案件之處分。

第二十七

條第二款

第一次

六十萬元

認證機

第二次

一千二百萬元

第三次

二千四百萬元

第四次

三千六百萬元

第五次

四千八百萬元

第六次以

六千萬元

第三 

四條

農產品經營者

經依第三十一條或第三十二條規定處罰其相關農產品

接受農產品廣

告委託刊播者違反主管機關依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條

第四款

第一次

十萬元

接受農

產品廣告委託刊播者

第二次

二十萬元

第三次

四十萬元

第四次

六十萬元

第五次

八十萬元


違反法

條文內容

違規情形

處罰依據

違規次數

處分或罰鍰金

處罰對


之受委託刊播

廣告者應配合辦理事項。

規定所為之處

置。


第六次以

一百萬元




20.有機同性國家貿易組審查及查證作要點

img22有機同等性國家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審查及查證作業要點


20.

有機同等性國家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審查及查證作業要點

20.有機同性國家貿易組審查及查證作要點

 政院業委員下簡執行進法行細則九條同等國家或貿易組會員審及查作業,訂定

 請審為有機等性家或世貿易織會合併稱申請檢附下件,本會請:

()        申請信函容應敘明查之產品聯絡口資訊。

()        與我國有機農業相關管理法規之比對資料。

()        有機農業其應包括構家數、證農與加工家數驗證面

()        有機農產架構與措應包括產、標查核及對違案件之置等項。

 會為理前條得就請相產業害關之機代表等性查小(以下簡審查小組查;時得申請者合辦實地查

 本會辦理前點實地查證,除由本會指派適當人員外,並得自證機小組關技領域之者中少各選一人成查證參與業。

五、 查證小組執行實地查證之對象如下,並得視需要增加